头部互联网公司财报分析:B站、微博、快手、知乎、腾讯、阿里各有千秋

近日是各互联网公司的Q3财报季,我把那些脸部互联网公司的财报都对比梳理了一下,企图整理出各自的护城河和未来布局方向。

从财报可看出你们的收入结构,都集中在广告、电商、游戏、企业服务、本地生活、会员增值服务、商家佣金、直播电商,然而基于各个平台的不同基因,其挣钱优缺不同。

文章有点长。我先说下目录,主要是针对脑部互联网公司财报的的一些理解,分为6个部份:

头部互联网公司财报分析:B站、微博、快手、知乎、腾讯、阿里各有千秋

B站用奇特的内容生态撑住“那味道”微博仍然站在热点中央快手兼备商业力和生态丰富度的国民平台知乎商业化飞奔的终点是泯然众人吗腾讯发动机稳固高调行事阿里巨亏可能刻意为之一、B站用奇特的内容生态撑住“那味道”

1)B站的护城河是其独一份的pugc+ogv生态,这就是我们仍然说的“那味道”——B站正是由于“有内味道”的调性才被这么众星捧月。

这个内容真的太稀缺了。以亚文化起家的社区,区别于其他内容平台的同质化调性,是非主流的,有独到甜美的气味。也就是我们也称的“有那味道”了。B站的核心pugv+ogv生态,颇具消费价值,也是其文化密码。

2)B站布局的不是具体赛道,是整个年青用户的生态,你们都说B站是披着视频网站外衣的游戏公司(很长一段时间游戏业务抢占b站收入80%以上),虽然游戏只是整个生态的一环。

3)广告模式有点像微博:KA广告业务具有奇特竞争优势可望继续保持,但像快手那样的直播电商,追求转化疗效的商业广告做不了。

我的论证如下:

先看财报里披露的产值结构:B站第三季度产值达人民币52.07万元,环比下降61%。净巨亏为26.9万元,环比扩大67%,同比更是扩大了88%。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第一是增值服务业务19.1万元(环比提高95%),可觉得增值服务产值主要来自于大会员和直播打赏分成;第二是游戏业务收入14.0万元(环比下降9%);第三是广告业务11.7万元(环比下降110%,)第四是电商及其他业务收入7.3万元(环比下降78%)。

11月17日,B站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港股连续三天反弹,升幅分别达到8.98%,17.17%。蓝筹股方面,当日跌幅超过10%。

为什么股价上涨?从市场上主要观点来看,主要是由于巨亏扩大,但是从目前B站的动作来看,短期内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可能性(例如重金布局游戏赛道,但游戏是高投入高周期且比较拼运气的赛道),但是巨亏面就会持续扩大。

所以财报下来后,外界一批看衰B站。还有B站大v来问我,是不是平台没钱了。但虽然B站的巨亏是在布局其核心能力。是值得的。来瞧瞧巨亏的钱都花哪里了呢?钱主要用于两个部份:

1.营运成本降低

研制开支主要在游戏上。此前第二季度财报大会上,陈睿透漏目前b站游戏自研团队的规模早已超过1000人,有几个项目在并行研制,将在今年和猴年相继上线。

2.投资降低

净投资巨亏7.24万元。而2020年同期,投资则实现了1420亿元收入。2013年至今,B站公开的对外投资风波有146起。去年以来更是加强投资力度,仅2021年至今近一年时间,B站已参投公司约为43家。

B站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游戏、MCN、影视版权、动画生产、音频视频内容、工具内容、生活电商、衍生周边等多个领域。而且花6亿圈子竞购有妖气原创动漫平台。以上从B站花钱的方向可以看出,巨亏背后似乎是在投资其特色的pugv+ogv生态,并且从疗效上来看,似乎都还不错。

B站去年做的一些国创漫画、日本动画、自制综艺、纪录片、拍摄电视剧都挺非常的,别的平台没有。

只要它能保持这些奇特的内容生态,就永远不缺用户。

过去一年,不仅对于游戏进行急剧投入之外,B站还投身众多领域。

尤其是热门的新消费和新能源车辆。包括奶茶、汉堡、化妆品,和近日热门的休闲时装品牌bosie,B站还参股了吉利旗下新能源车辆品牌极氪智能科技。

看似偏离主业务,但这种投资方向,虽然也表明了B站的目标,不是具体的赛道,是人群——布局的是整个年青用户的生态。此次股价暴跌,而且还在财报发布第二天就急着融债务。外界大量看衰,害怕B站没钱了。虽然大可毋须。

B站目前负债率正常,44.84%。虽然负债率在50%都是很安全的,并且负债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完全可以还钱扩大市场。诸如麦当劳和汉堡王都有到100%以上的。

二、微博仍然站在热点中央

微博最大的护城河还是在“热点”这件事上。

相信好多人都跟我一样,一边在骂,但一边又离不开。我自己在做帐号的时侯,投几百块、几千、几万块钱的面条,基本上都是水军,数据一看都是假的,给你涨的粉丝也大都是机器人。很垃圾,但还是离不开。微博可算是惟一公开的社交媒体渠道了,是公众舆论讨论场。

微博有它的不可取代性

1)人们须要一个可以围观热点八卦的秀场

每次娱乐圈热门风波,微博都要担忧宕机。可见人们对“热点、八卦”的需求是多么强烈。未来此类情况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人类依然须要像微博一样的围观少数人的秀场。

2)中心化的平台,具有很强的传播效率

一个大众关注的热点,短时间内能够刷屏和流量激增。其实说自媒体时代,未来的趋势是,人人都去中心化了。但论传播效率,还是微博这些中心化的机制能迅速发酵。

这也正是微博能一直站在热点中央的诱因。微博拥有最自由的转发、评论机制,热搜的参与感、讨论度也最强。

3)娱乐产业的深度渗透

娱乐行业有多挣钱,不用说了,瞧瞧范xx,赵x郑x逃税漏税的数额都能养活好几个公司。并且现今资本有一套sop式的造星方式论,迅速炒红,收割一波粉丝,凉了换人,继续收割。

流量名星迭代速率之快,这个女团还一个没认全,下一个女团又来了。并且名星在微博的力量太可怕了,只要带到流量名星,不管哪些内容,随随排便几千转赞评。要是新剧上线,搞个绯闻,更是爆了。

在这条造星,追星产业链中,微博承当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微博超话里的各类打榜,黏性也太高了。至今仍记得周杰伦和蔡徐坤超话之争,诸多名星、作家、导演、企业官微全部卷入其中,真的是可被写进教科书的全民风波。

Q3微博的财务数据很好看,广告产值在低迷的大环境下仍然保持良好下降。虽然微博临小红书、抖音、B站对广告的分流。但店家品牌要保持热度,持续的微博投放仍然必不可少。

微博产值6.07亿港元,环比下降30%,净收益为2.10亿港元微博来自广告和营销业务的收入为5.38亿港元,环比下降30%,占总产值的比重为88.6%,来自增值业务的收入为6980万欧元,环比下降42%。

截止三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73亿,日活跃用户达到2.48亿,日活用户创历史新高。

仍然以来,网上都有好多对微博的吐槽讨论,微博啥时侯倒闭?答案是在下一个突破性技术到来前,微博倒不了。

其实这几年技术和大环境变化巨大,但其中不变的是人的需求:如以上剖析,人们须要这样一个围观热点的秀场。就目前在我们这个互联网阶段来说,微博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击败你的敌军都在看不见你的地方,击败马车的不是更快的马,是丰田车辆。除非未来出现某种新的技术革命,让人们的这一需求得到本质的迁移。例如元宇宙里,你们的社交形态,肯定不是微博了。代替微博的不是现存的社交媒体平台,而是来自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三、快手:多元性与商业化平衡的国民平台

财报概览:快手三季度表现是不错的,产值达205万元,环比下降33.4%,赶超市场预期。

第一大收入是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09万元,占比53.2%。

电商方面,快手平台三季度GMV达1758万元。环比下降86.1%,9月电商复购率突破70%。

平均日活跃用户达3.204亿,平均月活跃用户达5.729亿。

老是有人问我,快手和抖音有哪些区别?

虽然抖音和快手二者发展至今,好多东西都同质化了,商业生态犬齿交错相互渗透。假如还要找出哪些区别,那当然在于平台的基因。

人生若只如初见,平台最开始的种子用户决定以后的发展调性。

快手创立于2011年,平台的算法和整体策略都是平等普惠,不选购不打压,让每种声音都被看到。当初的我也是十分爱看快手,在里面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世界不同角落,区别于身边的圈层。

宿华曾在专访时表示,快手的用户定位是“社会平均人”:“我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中国社会的形态所决定的。我们把所有的用户具象当作一个人来看,他相当于一个‘社会平均人’。中国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线城市,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在二三线城市,所以这个‘社会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线城市。”宿华论述。

若果说,快手的是原生态的中国网民,“社会平均人”大部份在二三线城市,而抖音的种子用户从一开始就是早已万里挑一的那波人。初期抖音平台发展策略是深入到全省各地艺术高校,抖音平台劝说一批高逼格的年青人为其生产内容,并帮助她们获取粉丝,正是这批种子用户,青春、时尚的知性,给抖音贴上了酷潮的标签。我相信至今这个基因仍然是刻在快手的组织和企业文化里的。假如要概括一下快手的初期基因主要两个特性:用户高黏性,生态丰富度。这两点也决定了快手的发展方向。

1.用户高黏性决定了商业化空间大

从20年开始商业化收入仍然在一路飞奔,成为快手第一大收入。

电商方面,2021年11月30日,快手将“好物联盟”升级为“快分销”,给所有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的SaaS工具,撮合店家快手买站一块钱1000,主播,用户,降低第三方分成,构建自己的电商闭环生态。

2020年10月,好物联盟上线一个月,分销GMV即破10亿;而在过去一年里,快手电商分销业务订单量环比下降率达到3618%。高速下降的商业化和电商闭环生态构建背后,正是由于有高黏性的用户信任度存在。假如用DAU/MAU来代表用户黏性,快手低于微博和B站。

看右图,很长一段时间,快手的收入结构中,直播打赏占到了90%以上,而抖音的第一收入来源是广告,这也可以论证快手的用户和主播之间的黏性之高。

2.维护生态丰富的国民性平台

相比抖音,快手是愈加有生态丰富度的。

再瞧瞧快手近些年的动作,也在往这个方向去构建。近些年来多次在国民性风波中的投入。亚运会,奥运会,晚会。重视内容生态的多样性,例如近三年来始终在大力扶植体育内容,签下C罗做快手体育代言人,拿下NBA二创版权,中国男篮集体进驻快手,成为国外第一家拥有九球版权的短视频平台。

之前据说快手有团队专门做濒于灭绝垂类的维护和扶植。假如说B站的文化密码是年青人和二次元,那快手的文化密码就是平凡而伟大的国民性。之前B站《后浪》后,快手的《看见》赢得了更多的口碑,就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一次对比,快手的价值观显著更具有国民性和zz正确。尤其在当下的社会舆论下。

四、知乎:商业化飞奔的终点是泯然众人吗1.10年艰辛恰饭之路

2011年创立的知乎,10年来商业化仍然很艰辛。在各大内容平台上,知乎大V恰饭最无法产生你们共识。还经历了好几波大v出走风波。

按照数据统计,2020年,知乎每用户平均收入约为19.7元。这样的数据,与B站的59.4元和快手109元相比,相去甚远。

前两年基本都没有做商业化,安静的做内容调性。

2.知乎迎来商业化爆发

知乎Q3财报十分好看,产值达8.235万元,环比下降115.1%。这是自去年3月26日登录纽交所后,连续三个财季保持环比下降都在110%以上。MAU达到1.01亿,环比下降40.1%。收入结构主要四部份:

线上广告业务收入为3.21万元(占总收入39%),在整体广告业回暖的大环境下,知乎的线上广告环比下降38.9%。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知+)收入为2.784万元(占总收入33.8%),环比下降511.9%。会员收入为1.78万元(占总收入21.7%),环比下降95.8%。在线教育、电商等其他收入4.57万(占总收入5.5%)。

可以看见知乎大大的放开了商业化力度。并且结合知乎近日的动作(知乎改版,把视频作为主要加码点),以及周源在财报电话大会上的发言,知乎会继续放大商业化力度。而且会重点加码在视频上。

11月20日,知乎改版:首页第一tab是抖音化的“视频流”。而且顶部的“发视频”按钮也看出了平台对视频的注重度。

将视频、推荐与热榜,弄成首页内容的“三驾马车”,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知乎未来的产品定位,即以算法推荐为规则(降低“关注”tab的私域权重,愈发重视平台的掌控力),鼓励视频化的社区。

叠加视频化趋势,商业化的力度就会继续提高,有券商预计2020-2023年公司广告复合增长应当可以接近50%。

3.人到中年挣钱才是正经事

近些年来,关于知乎商业化和用户泛化,导致了好多负面声音。在知乎搜索“知乎广告”关键词,也能听到不少关于用户吐槽知乎广告的问答。有网友觉得知乎的广告过分密集,“吃烂钱越来跨过分”;也有网友表示知乎推荐的软广是“把人的情商按在地上磨擦”。

用户对于广告质量的不满,也彰显在知乎的广告收入上。2020年,知乎从每位月活用户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为12.3元。而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数据简单匡算,知乎从每位月活用户上获得的广告收入不超过10.5元。

由此可见,尽管知乎的人数正在降低,而且单个用户的广告价值在降低,用户对于知乎广告虽然不太买账。这个泛化虽然是增加生产门槛:由于初期的内容似乎都是pgc,门槛太高,普通人未能参与。若果不泛化,知乎的UGC会局限在精英阶级,普通用户的参与感低。并且平台的掌控力也低,话语权最后都把握在腹部kol手里。

“内容娱乐化,专业答案水化、烂俗故事”等声音背后,似乎是一条去中心化分发、去颈部帐号的“内容平权”之路。

从商业角度来看,创立10年了,确实须要挣钱养家了。

让我想起早就走下文化先锋神坛、成为影片产业和商业世界老总的韩寒。几年前的一次讲演中,韩寒讲过自己对“赚钱”的见解。“站在这儿谈钱,似乎和我的形象非常不符。你们认为我就应当永远是一个翩然少年,提着大宝剑去改变这个世界。并且大宝剑不要钱吗?”

要调性还是要挣钱,都没错。只是选择。不过作为一个早年的忠实用户快手买站一块钱1000,我私欲希望:知乎最后不要弄成一个泯然众人的商业公司,做着差不多的事,赚着差不多的钱。被人提起时,再无10年前的知性和憧憬。最后谈谈腾讯和阿里,这两家公司代表了国外互联网企业的盘面和典范。

五、腾讯:发动机稳固高调行事

先说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何在阿里和腾讯财报表现都不太好的情况下,腾讯下降,阿里下跌,撇开具体业务的讨论,我也许更认为这是两家公司的品牌价值在二级市场的彰显。

1.企业文化:腾讯“失控”阿里“强控”

马化腾信仰《失控》理论:凯文凯利书中,讨论一个大机器的内部,或则机器群落之间,应当以哪些样的方式交往,应当采取哪些样的方式去推动,最终目标是找到答案。

失控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有机体自然生长的意思。过度控制的结果,就是生态坍塌。

例如在投资上,腾讯的竞争策略是不自己下场,还是专注在自家业务上。但通过投资的形式。保留自我,用雇用兵来巩固生态。只是纯财务投资,让创始人还是在这个公司里继续掌控公司,给足公司经营所须要的一切条件。而阿里更追求绝对的控股权,做生态融合。

在产品上,腾讯好多东西做的不像阿里那么激进,包括你看支付宝做了那么多,陌陌其实都没有加码,陌陌至今都没有类似花呗的产品下来,腾讯不是强营运掌控的企业。

2.基因不同

虽然两个公司各类不同的本质,是游戏起家的腾讯和商业起家的阿里完全不同的基因。

老早曾经听到这样的比方:腾讯投资是个典型的做PE的富二代,而阿里投资则更像是个在实业领域耕地种田的。腾讯投资的确早已到了风轻云淡气定神闲的状态,出汗下力的阿里巴巴就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诗情画意了。

3.给你们的印象

股价是市场情绪的反应。

腾讯的核心业务版图是社交+游戏,跟你们的生活绑定更紧密,并且业务形态上表现下来更像一个赋能者。降低了人们的确定性。阿里是电商,你们总觉得我的钱都被赚了,再加上疫情你们经济都不好,尤其之前996,“二选一”182亿罚金的负面舆论,公众舆论是乌合之众不理性的,b站微博上好多在骂阿里是j商。

概括一下腾讯官方发布的Q3财报:一份不出众,而且很正确的财报。收入下降,赢利升高,未成年游戏时长和流水明显下滑,投资战略领域和前沿科技,承诺投入共同富裕项目,推进和银联云闪付的合作。

产值1423.68万元,环比下降13%;净收益318万元,环比下降2%。这也是腾讯近1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环比下降。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环比下降8%至752万元。占比53%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环比下降30%至433万元。占比30.4%网路广告业务收入环比下降5%至225万元。占比16%国际市场游戏收入环比下降20%至113万元。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环比下降7%至190万元。媒体广告收入环比增长4%至35万元。

1)企鹅帝国后方盘踞着尚加码的陌陌生态,无论小程序、朋友圈广告还是视频号广告,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能给集团带来不容轻视的收入增量。

去年非常火的本地生活,阿里美团易迅抖音快手都在激战,陌陌还没看到加码。虽然陌陌在本地生活也蕴含着巨大价值:如今去线下店面,基本都有公众帐号,引导关注小程序点菜,办理电子会员卡送让利,例如“哈根达斯买一送一”等。陌陌小程序+社交广告+云+支付等,可以说陌陌生态能联接一切。

2)巨亏保平安

监管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此次财报腾讯首次将游戏分拆成国内和海外收入两块。不敢说啊。

我们公关圈甚至都有传闻说,各家财报都认为以巨亏为荣,不敢说自己挣钱。也听一些合作伙伴说过,腾讯个别热门剧集挣钱不敢披露。往年都是做各类业绩战报宣发的,去年都匿了。

同时Q3财报季几乎各家都在同一时间确认巨额的投资损失:腾讯第三季度投资公允价值暴跌364亿、阿里股权投资损失114亿、京东投资损失50亿、百度投资损失189亿、B站投资巨亏1.24亿。监管对平台经济和资本无序扩张的严打不会停止。并且这两项新政早已写入《决议》。由于监管者害怕平台和资本过度扩张,对其他行业发展产生挤出效应。

不过腾讯阿里这两家企业也确实是渗透到了互联网的各行各业,垄断现象显著,美国都没出现过这样的大公司格局。Google,Facebook,还是有各自边界的。

六、阿里:巨亏可能刻意为之

因为国外外环境变化,去年阿里扛了不少雷。阿里2022财年二季度财报(即2021年Q3)不太好看。

11月18日财报发布后股价下跌,从158跌到12月5日的118,回撤了25%。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收入2006.9万元,环比下降29%;经调整净收益285.2万元、同比增长39%。

概括一下阿里财报情况:

1)主要核心业务承压,大鳄正在转身:重押新赛道,追求新的高下降

阿里巴巴加强了对社区商业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务以及Lazada等战略领域,以及淘宝、淘宝直播等下降业务的投入,店家支持措施则指的是去年颁布的各类降平台经营门槛、减平台经营成本的举措。

2)阿里的巨亏可能是主动为之

市场觉得由于其广告、佣金收入下降严重趋缓,产值下降也只有16%,急剧趋缓。是因为拼多多、抖音等步入电商领域将对阿里电商业务形成较大影响。

但阿里巴巴在面对新业态时仍然保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上,天猫本身的下沉市场用户占比达56%,已接近拼多多的60%,且阿里也已推出淘特专攻下沉市场,其截止2021年9月30日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2.4亿,在阿里巴巴生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在电商直播方面,阿里巴巴在电商直播上属于初期进场者,并凭着阿里巴巴电商的庞大用户群体和多样的商品供给依旧保持龙头地位。

2020年排行前十的带货主播中,天猫直播旗下主播占5位,且FY2021天猫直播GMV达到5000亿,而快手、抖音则在2020年的GMV为3812亿与1000亿水平,天猫直播具有显著优势。

所以我有一个猜想,阿里的巨亏可能是主动为之,主动疲弱了下降速率。做了好多店家支持措施则指的是去年颁布的各类降平台经营门槛、减平台经营成本的举措。推动共同富裕……

阿里CFO武卫也在电话大会上解释到,近几个季度,顾客管理收入要比商品交易总值下降慢,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商业支持方面做了很大投入。假如把这部份加回来,二者(增长)应当基本一致。

3)阿里有意指出海外市场下降和海外用户数目

本季度阿里跨境零售和批发业务实现收入151万元,yoy+34%。其中Lazada订单环比下降82%,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区的下降超过100%;Trendyol的GMV环比下降超过80%;速卖通增长有所回升,未来将加速美洲区域的本地化经营。

4)淘特是近日阿里重点投入,押注未来的典型业务。5月28日,淘特即将从天猫脱离。本季度淘特AAC达到2.4亿,与手机天猫相比淘特独占会员DAU早已接近50%,该业务通过M2C模式帮助产地制造商直达消费者,本季度淘特订单环比下降400%。

5)遭到好多国际市场和行业新政的影响

阿里云是名星业务。本季度阿里云实现产值200.07万元,yoy+33%,连续四个季度赢利。二季度电话大会上,阿里CFO武卫说,阿里云的增长增长主要是遗失单一大顾客字节跳动国际业务的影响。否则,阿里云环比下降应当是40%(实际29%)。而该脑部顾客的影响就会持续到财年结束。同时说到在线教育行业的事件,也会给阿里云的发展带来一些波折。

2021年,国外互联网行业不太好过。饱含黑天鹅。对于阿里这样的企业来说,眼下赚不挣钱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