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买转发 95 后女孩走访全国百家独立书店,见证历史变迁

或许有三天,人们再也看不到纸质书和实体书城。但在历史演进之前,人们可以去见证、记录,甚至改变。

来到成都学院的第三天微博买转发,上海姑娘杨雨晖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见山书局。她的手机里显示,当日是她走访全省100家独立书城计划的第69天。

这个计划,始于一家书城的倒闭。

微博买转发 95 后女孩走访全国百家独立书店,见证历史变迁

7月初,微博上疯转着野草书城倒闭的消息,仍然关注独立书城的杨雨晖再也坐不住了,开书城的一对奶奶操劳而孤独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她眼前。

上海的万圣又搬家了,北京的季风又少了一家,上海的光合作用出现危机……杨雨晖翻着自己收藏的100张独立书城邮戳,倍感一阵急迫:“如果我再不去,显然哪天它们就消失了;而假如我去了,可以为它们做更多。”

这个95后男孩,从老同学雨枫书馆开始,踏上了探寻独立书城的漫长公路。在得到父亲的竭力支持后,她决定掏出一部份压岁钱,花5年时间借助寒假期在全省探访。

杨雨晖称自己是“一时盛行”,虽然她“玩儿”得很认真。她带着邮戳按图索骥,为每一家书城照相、写见闻、写评论、敲下记念章,在微博开办“100个独立书城走访计划”话题。对她自己发觉的好书城,又专设“特殊站”话题。

但是一条微博,让这个本来只属于杨雨晖的梦想,忽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7月的广州,骄阳似火,她开车去熟悉的七楼书城。因没吃午饭,抵达书城时她因低血压险些摔倒。书城的奶奶带她到奶茶区休息,为她拿糖倒水,陪她聊天。

此后,七楼书城便发了一条微博:“上午一个MM来七楼敲章,说要踏遍全省这100家独立书城。上次过来在七楼招牌前留个影吧。走完百家书城一定要告诉我们。”

三天之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2000多次。

“说实话,七楼书城位置偏远并且书籍也相对专业,近来又由于租约问题差点儿搬家。可正是这种有书城情怀的爱书人,给了我们苦苦支撑中的鼓舞与感动,让我们相信一家书城的存在是多么有意义。”七楼书城的主管刘男士提起杨雨晖时感动不已。

有人指责杨雨晖是“敲章党”、“拍照党”,刘男士却肯定了她的行为:“爱书的人好多,一个18岁的男孩却敢为天下先。独立书城的问题很复杂,其实核心在于怎样重新发觉与定位书、书店和读者的关系。一个男孩并不能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却能导致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思索。”

这条微博火了后,七楼书城的店员发觉,来书城看书、买书的读者多了许多。

同时,许多人对杨雨晖好奇上去。也有微博把杨雨晖曲解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迂腐女孩,引起热烈讨论。“我才不是那种帅哥。”杨雨晖摇着头,大黑框墨镜旁边,是18岁特有的明亮目光,斗篷短发下,一对浅红色耳环时隐时现。

面对指责,杨雨晖苦恼了三天,最后大方地在微博公开身分。她谢谢了书城,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态:我喜欢读书,更敬重每一家独立书城,同时我也像同龄的男孩一样追求潮流,喜欢漫画。

“玩得酷,靠得住。”微博事件反倒加深了她对自己“小众路线”的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在做哪些,一起行动,是一件善事。”

在杨雨晖看来,每一座城市都一定要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城,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杨雨晖在广东小城永清长大,当地只有一家新华书城。在她的记忆里,这家书城会为孩童从书柜上取下够不着的书。这场景让她一直不能忘怀。“知识面前,每位人都是平等而有尊严的”。

在书城业现在不景气的环境下微博买转发,她更敬佩书城主人的“独立”精神:“店长和店员是一群真正爱书、懂书的人,她们不把书籍当作商品,不畏困难,有梦想就去实现。”

被书城老总们的坚持所感染的杨雨晖也想去做一个“有行动力的梦想家”。她的下一步计划也想好了:“写一份建议书,做一张书城地图。也期待更多爱书人和我一起上路,不舍弃任何一家小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