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剧
一些微短剧“爽”点多让不少打工人欲罢不能
□记者赵丽
□实习生文旭晨
去年23岁,在上海干饭店服务员的刘明(化名)近来半年迷上了剧情紧凑的网路微短剧,并深陷了付费“连环套”和上瘾恐惧——明明认为一些微短剧的剧情很俗气、表演生涩夸张,但“爽”点多,看完一集忍不住想看下一集,不知不觉花了很多钱。
“解锁一集没多少钱,可一集又一集,细算出来,每位月都要因此花500元左右。而我每月的薪资才4000多元。”刘明说。
前不久,中国网路视听商会发布的一则通报,让刘明重新考量了自己的这一爱好。原先,他当时正追的微短剧《老师不要跑》被全网下架了。通报称,该剧存在剧情粗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情色等违法情况。商会还表示将进一步建立内容初审机制,加强对违法内容的监督力度,维护网路视听市场的健康与繁荣。
当下,沉湎于网路微短剧的打工人何止刘明一人。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一些微短剧借助情色粗俗、暴力血腥等内容博人眼珠,会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搅乱网路视听节目传播秩序,应强化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颁布初审条例、标准,构建信用监管制度,把有问题的剧和相关制做单位等列入“黑名单”,努力实现微短剧“精品化”。
各类套路“爽”点多
微短剧上头刷不停
微短剧,即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晰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路影视作品。
有调查机构数据显示,70%的网路短剧用户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
刘明便是其中之一,薪水交纳租金还剩下不到2000元,却掏出将近四分之一“余粮”充值。
商业霸总与灰姑娘的甜宠之爱、当代绝望主妇的华丽蝶变、古代痛如刀割的深情虐恋……通勤路上、洗澡时、睡觉前,几乎所有碎片化的时间,刘明就会点开微短剧一顿刷,各类题材均有涉及。去年新年期间,刷微短剧,成为他每晚睁眼干的第一件事,看够了再早起。
女主本是唐代皇后,女儿保卫国家有功,却被太上皇下令处决,紧接着她也被白衣人杀害,没想到死后却穿越到现代弄成了豪门太太,开启独闯娱乐圈、智斗坏人以及和男主相爱的故事——这是在云南昭通的一个小市区里做美甲师的“90后”郑琳(化名)刷到的第一部微短剧。
“一集就个把分钟,剧情发展很快,我看了几集后就充了39.9元把它一口气看完了。”郑琳说。现在,已刷过20多部微短剧的她得出一套自己的剧情总结:好多微短剧的类型承德小异,要么穿越重生,要么复仇逆袭,中间参杂一些狠毒父亲、狠毒姊妹、甜宠闪婚之类的剧情。
“剧情俗气但看着确实很爽,一会儿狠狠打脸狠毒父亲,一会儿又被亿万富翁各类宠,让人越看越精神。”郑琳说,她一般一集一集解锁,刚开始感觉也不贵,可一个不小心就花多了。
沉溺其中的还有在上海送订餐的吕晨(化名)。记者看到他时是早上10点,与许多骑手一样,他当时正半躺在自己的“工位”——电动车上,靠着订餐箱等待手机提示音响起。与此同时,他盯住面前的手机看微短剧。
“没哪些好看的,刷多了,就晓得都是一个套路。”话虽这么,吕晨还是“忍不住花钱”,过去半年,他刷了几十部微短剧。有时晚上结束工作,躺在城中村的转租房里,他会用三四个小时把一部微短剧一口气看完,“一夜里能花掉五六十元,这三天即使‘白跑’了”。
让用户上瘾有套路
精准设置付费卡点
看完一部付费微短剧要花多少钱?
少则一二十元,通常六七十元,多的超百元。刘明举例说,一部100集的微短剧,每集时长一两分钟,前10集至15集免费,然后的剧集根据每集0.8元至1元的价钱收费,则须要68元左右。
“真的不实惠,比看一部影片还贵。”刘明感慨道。
价钱不菲,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追逐付费?用多位受访者的话来说就是“真的很上头”。
据了解,微短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长视频流媒体平台订制的短剧,它的特点是单集时长不超过15分钟,且集数比较少,订购会员才能完整观看,利润归平台,制做方只能拿制做费。
另一种是近三年盛行的小程序短剧,诞生于短视频平台,利润来源为用户冲值解锁集数,由小程序、制作方、推广方瓜分。其单集时长常常只有一两分钟,而集数可以达到100集以上。
记者随机浏览了市面上比较火热的10部微短剧发觉,平台一般设置前10集至15集为免费观看,并在收费的前一集结尾“卡”在剧情引人入胜的部份。用户想要继续观看一块钱涨一千粉,则须要进行冲值,付费解锁方法有按集订购、一次性订购全剧、直接订购看剧小程序年卡3种。
不同的平台所使用的虚拟货币兑换规则不同,因而每部剧的价钱也有所不同。以某平台微短剧《××攻略计划》为例,一集剧情须要150K币,最低冲值39元,获得3900K币,大概可以看26集,看完全集大约须要冲值88元。
刘明说,免费播放结束后,小程序手动跳转到付费页面,“刚听到要紧关头,忍不住要冲值”。
吕晨说自己太能理解冲动付费的人了,由于一些微短剧“太鸡贼”,一集1分钟左右,总是结束于打脸、车祸、绑架等惹起人多巴胺的精彩之处。免费结束要付费时,常常就是主角重伤、反杀、逆袭等命运反转的节点。
有多年剧本写作经验的小邹告诉记者,他当初为了生计用半年时间集中撰写微短剧剧本。让用户“上瘾”是有套路的,“比如,女频受众最爱的题材是情感、甜宠和复仇,而男频最爱的则是赘婿、战神、逆袭,但万变不离其宗——爽感”。
“每集只有一两分钟,想捉住听众的注意力,就几乎不能有铺垫、倒叙、留白,用简单粗鲁的逆袭复仇‘轰炸’观众,让众多听众欲罢不能。”小邹说,这也造成不少人一时看得爽,然后会觉得到莫名的空虚,由于频繁设置矛盾冲突会让剧情的发展逻辑混乱,看后甚至怀疑“自己的情商”。
曾在短视频代营运公司工作的刘男士坦承——“量身定做”“付费卡点”目的之一,是要构建数据指标,“先让用户免费看,之后再‘卡点’收费。有的写剧本时就早已标记好了,告诉制做人到哪一集那个部份可以‘付费卡点’,由于这时听众情绪早已达到顶峰,只要斩断,大几率会付费收看”。
付费后问题纠纷多
消费权益遭到侵犯
在微短剧所带来的短而爽的视觉冲击和情绪快感下,许多听众纷纷付费解锁。但是一块钱涨一千粉,除了开支费用不低,付费开通后看不了、自动续费不提醒、小程序消失维权无门等问题也成为你们的吐槽点。
“正听到高潮部份它就跳到了付费页面,抓心挠肝想看后续情节,没忍着冲值了第一个选项19.9元,没过多久就用完了,只能再充19.9元,就如此一个接一个,没想到花了大几百元,想想懊悔死了。”在上海从事快件分拣工作的杨先生说,一些微短剧越看越“上头”,容易让人冲动消费。
郑琳说,她前不久遇见了冲值虚假宣传,当时正看一部爽剧,演到关键时刻提示冲值,页面显示69.9元可以看全集,结果冲值后看见80多集又要收费,太坑了。
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看见,关于微短剧的投诉超过了700条,包括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退费难等。
有消费者说:“广告写了9.9元解锁本剧全集,结果我充完看了一半又要我冲值,客服回复说冲值是按集付费的。”还有消费者投诉称:“49元买了30天会员看微短剧,过了三天就说我会员过期了。”
来自广东的饭店服务员胡妍妍(化名)则遇见了解锁后看不了的情况。前不久,她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微短剧,看了10集以后须要充会员解锁,界面显示订购全集117元,订购永久会员198元。觉得前者比较实惠,于是她冲值了198元。
但是付款后,胡妍妍发觉,正剧的微短剧剧集从冲值前的“该剧已更新至99集”变成了“已更新至第10集”,剩下集数有待更新。胡妍妍觉得受骗,想联系客服反映情况,但至今没有联系上。
在胡妍妍指引下,记者发觉在短视频平台已搜索不到该剧小程序。
上海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徐莹剖析,以0.9元解锁一集、9.9元解锁本剧全集等优价噱头吸引用户,而实际观看成本达到数十元乃至上百元,涉嫌虚假宣传;在小程序的付款页面穿插所谓福利冲值广告,没有清楚详尽的使用规则、用户须知或会员合同等,有的冲值界面默认勾选“自动续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以短剧推广为噱头
“拉人头”骗培训费
据业内人士透漏,微短剧的宣发推广主要借助投流方。主播将微短剧切割成合适的素材,剪辑二创后投放到各种平台。当用户观看该视频并步入挂载的小程序,形成支付成功的订单且未退货时,主播便可以从中得到分成。那些视频通常浓缩了微短剧最精华的部份和悬念,常常可以吸引到不少眼神。
而这也让一些人有了借“推广”之名行投机之事的机会。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微短剧的评论区,有不少例如“剧情太精彩了,紧张又剌激”的评论,点开其中链接实则是一些微短剧的推广内容。
在某社交平台,记者以“短剧推广”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见到不少关于“一天利润一千多”“短剧推广太香了”之类的贴子。记者随机选择一个贴子回帖评论“求带”后,半小时内就收到了6条私信。
记者添加了其中3个人的联系方法,申请通过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都是一张带有二维码和约请码的图片,里面写着“2024年爆火副业项目”,并声称“0投资0门槛,人人可做”。扫码后看见,这是一个名为“好省短剧”的App,上面可以下载各类短剧的无水印视频。
下载成功后,对方告诉记者,因为记者的短视频帐号未达1000粉丝数,所以前期须要先涨粉,并将记者拉进了“短剧暴富团队基础8群”,群里有480人。
通过3天观察,记者发觉,该群内每晚反复刷屏的信息都是涨粉方式、爆款短剧链接、发剧思路、出单数据以及各类爆单案例。记者点进发布该信息帐号的同学圈听到,有一条是她在“短剧暴富团队千粉群”中接连发了30多个拉新人奖励和出单奖励的红包。
在四川成都做小买卖的王智(化名)为了降低收入曾做过3个月的微短剧推广,他告诉记者,这类群里,所谓免费带师父、开课等都是噱头,挣钱的方式似乎就是“拉人头”,拉新人下载软件获奖励。
“交钱的都不要干,纯骗你当菠菜。”王智以“过来人”身份再三提醒记者,他自己就为了学习所谓微短剧推广技术,受骗走了培训费。
部门监管行业自律
促进微短剧精品化
在去年各地“两会”召开期间,微短剧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如湖北省政协委员、纪录片编剧于兰州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短剧吸引眼珠的内核,仍是借用传统电视电影的“招数”,即在结尾处设科幻点,或是噱头,以吸引受众观看下一集。新生事物的行业规范是在发展中构建的,监管部门可适当引导。
据小邹向记者透漏,当下,一些平台店家和短视频代营运公司,在转让现成的微短剧剧本。为了引流,有店家都会附上短视频平台的算法规则、引流涨粉和营运策略等资料。那些现成的剧本模板,一般缺少文学性、思想性、逻辑性,更多是一种网文般的情绪爽感。甚至为了流量,出现了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剧情粗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情色的违法剧情。
中国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大学法律系院长郑宁觉得,一些微短剧借助情色粗俗、暴力血腥等内容博人眼珠,会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搅乱网路视听节目传播秩序。因而,强化监管是大势所趋。
2022年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路微短剧管理施行创作提高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小程序”类网路微短剧举办专项治理。
时隔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针对网路微短剧整治的七大措施,包括推动制订《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初审条例》、研究促进网路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机构日常管理等。
“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都要强化,颁布初审的条例、标准,还有‘黑名单’等信用监管制度,把有问题的剧和相关制做单位等列入‘黑名单’。”郑宁说,不仅内容方面的风险,还要考虑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由于微短剧的赢利模式常常是先免费看几集,到高潮部份开始收费,用户须要充值,可能会出现一些欺诈现象,以及退钱难问题。
实际上,就微短剧“精品化”,监管部门早已提供了指引方向。
去年1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举办“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鼓励“微短剧+文旅”融合推动消费,促使微短剧题材体裁创新。1月26日,广电总局网路视听司举行了2024年新年档网路微短剧宣传推介会,重点推介了16部优质微短剧,促使端午追短剧成为新时尚、新年俗。
“网络微短剧伴随短视频和直播出现,在制做成本、内容、主体和目的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影视剧不太一样。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看,监管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除了要强化事前的内容审查,也要加大事中监管和事后管理。”中国政法学院传播法研究中心副院长朱巍说。
在他看来,强化对网路微短剧的内容监管至关重要,这既涉及未成年人权力保护,也涉及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力。建议在立法时明晰,加强对内容的监管,既要清除粗俗有害的内容,也要加大对高质量内容的推广。
“从创作端来说,要鼓励创作出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精品力作,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传播端来说,平台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推荐,建立广告推流初审机制,及时对违法短视频进行处置。”郑宁说,强化整治不是限制网路微短剧的发展,而是为了行业更长足进步。(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