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零售的另一赛道:美团为何此刻入局直播?

作者|刘广

来源|AI蓝媒汇「ID:lanmeih001」

坐在家里打开直播,楼下商场正在搞促销,下单的东西30分钟送达。此时直播还没结束,又出现了新的折扣商品。再下一单让骑手送来,还是即买即用。

互联网零售的另一赛道:美团为何此刻入局直播?

上个礼拜,青岛银座商场在美团上开启第一场直播,给消费者带来沉溺式逛商场的新形式。

但是这场直播带货的商品也很“朴实”,畅销款多为蓝月亮洗衣液、鲁花玉米油等日常百货用具,为周边的本地消费者提供直播间下单、30分钟即时送达服务。

银座商场第一次在美团直播,最终成交额比预期多了50%。图源:美团App

今年,本地零售实体开始加入618厮杀,即时零售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

去年,像银座商场这样的本地商超,早已培养了上千个导购主播,透过屏幕与消费者交流。

从美团披露的数据来看,这场直播推动交易盘面环比下降两倍,订单转化率是其他平台的3-5倍。

作为一个本地零售平台,美团为什么此刻入局直播?对本地商超而言,她们做直播的动力来自哪儿?通过这篇文章,恐怕才能一窥缘由。

万物皆可播低价播放量在线下单,本地生活亦然

内容切入交易是个很寻常事,远可溯源至亚马逊评论促使成交。但直播切入内容,这件事的历史并不长:

从前,消费者主要通过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拔草好物,再去电商或则分店订购。2015年出现的直播电商,才让KOL推荐折扣商品,用户边看边买,店家快速出单。

虽然这么,直播电商从盛行到萌发,再到现在成熟,也早已过去了八年。互联网零售的另一赛道——本地生活,则仍然没有直播基础。

“本地生活”这个概念也有些模糊——通常来说,指的是服务零售,包括到店团购和到家订餐。如果将天猫诞生的2003年当作电商元年,将千团大战的2010年视为本地生活元年,这么前者比后者晚了五年。

从行业环境和各方需求来看,本地生活服务的直播探求也有其必要性。

目前电商占社会零售消费支出25%以上,餐饮线上化率略低一些,但也分具体类目:到店餐饮线上化率只有6%,但订餐早已达到了21%。

像贡茶这样的优势品类,线上化率超过40%。饭店行业的线上化率也低于40%,远远超过电商,这和普通消费者的感知是一样的。

这意味着,本地生活行业也很“内卷”,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有迷蒙的果实了。

实体店家获客是一个永恒的困局:电商行业,品牌商从前是通过户外广告获客,如今去线上开直通车,投信息流广告。本地生活行业,分店从前是在旁边派发传单,如今也要在平台里选购推荐位。

随着服务行业线上化率提升,本地店家和品牌商一样,亟待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获客渠道。

相比电商零售,服务零售的地域性更强、更分散,更重视精准流量和实际成交。

全省性品牌商可以广撒网做品牌广告,本地分店常常只能针对附近3-5公里做有限的宣传。

因而,对她们来说,本来就基于LBS,交易心智强的本地零售平台是直播效率最高的地方。

另一个问题是成本。

如今类似美容、家政等常见服务行业,单个获客成本都超过百元。线上营销方法好多,但社交媒体回帖、投放流量广告的成本也不低。

一份专家采访纪要显示,某主流平台的单次广告点击成本达到2块多,美团也有1.6块。

目前直播尚属新鲜事物,可以吸引和线下完全不一样的消费群体,推广成本也不高,值得尝试。

从C端视角来看,直播迎合消费者的决策需求,让她们更直观地了解附近分店及商品。

同时,直播、短视频等内容早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基础设施,各家企业都在逐渐丰富建立内容体系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为此,本地生活行业“染指”直播,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关键指标:新客比列、转化率

可以看见,“本地用户”和“附近店面”是构成美团直播的两大要素,即通过对附近优质分店及商品的直播展示,服务于本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尽管不少人将美团直播视作一种防御手段,甚至将其跟市场上的内容型直播对比。但从根本上看,交易型直播和内容型直播有着天壤之别。

不是同一物种,店家的使用目的、评估标准,以及平台对这一业务的规划必然不同。

从目前披露的几场美团直播来看,不管是到家还是到店直播,起码具备两个特点:

其二,美团直播目前没有固定的流量入口,官方通常是通过在本地用户页面推送push的方法来推广直播间。

观看每场直播的人都是本地人,甚至就是分店附近3-5公里的消费者。她们可能出于好奇点进去,又被优价吸引下了第一单。

其一,消费者在美团上看直播,本身就带着消费的目的,她们消费的意愿高、能力强,也就是消费确定性高。

附近分店直播,意味着消费者对这家店很熟悉,甚至认识主播本人。主播无需卖力劝说,只要掏出性价比高的商品,消费者就很容易订购。

这三者决定了,美团直播不可能跟内容型直播比播放量,但从观看到下单的转化率,再到最终的收汇率,一定不会低。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美团本地店家直播的订单平均转化率超过了30-40%,而这种订单最终转化为店面销量的收汇率超过了90%。

目前参与美团直播的店家中,既有全省连锁品牌,又有本地实体店面。接受专访时,大部份店家都提及了两个关键指标:一是新客比列,二是转化率。

实体店家最大的困局是获客,尤其是这几年,线下分店都在找寻更快触达消费者的方法。

不但要吸引更年青的客群,还要唤起早已流失的老用户。

直播正好就是这样一种:新的诠释方法加上“所见即所得”的特点,致使观看的人群很新,也更容易构建信任。

去年618期间,麦当劳首次在直播间推出美团订餐专属新款,星冰乐系列产品销量周环比下降370%。

演员黄子韬在直播间现场试饮,讲解5折订购链路,实现发布即开售。与活动前一周相比,麦当劳品牌新客周环比下降159%。

相比全省性餐饮品牌,本地实体店面更指出转化率。

2020年开始,超级猩猩开始做运动直播,一开始只是希望疫情间你们动上去,现今则将直播作为常规获客和销售渠道。

元宵节的两场直播中,超级猩猩销售额超过200万,收汇率和转化率比其他平台高出30%左右。

无论订餐还是到店直播,美团直播的主体都是本地店家和附近用户,履约主要是通过线下消费完成。

这决定了店家对直播的期盼,更可能是精准的流量和高转化率,而不是泛泛的流量爆光——品牌效应,更适宜在内容型直播中完成。

最终形态:小规模的“分布式”直播

这并不是美团第一次试水直播。

早在2020年,美团曾尝试在医美、酒旅等方面进行直播,但业务都处于小规模的发展阶段,后来则依托于“美团Mlive”微信小程序,满足店家直播需求。

今年4月,美团直播助手App上线,直播类目中新增了团购、电商、外卖等场景。

可以说,一年前美团早已完成了直播的技术搭建,探求出一个店家获客、推广的直播工具。

但从公司层面,直播并不是一个重要方向,起码未曾对此发声。直至明年,连续两次财报电话会中,美团高管都重点谈到了直播。

3月美团推出的“神抢手”外卖促销活动,吸引了麦当劳等诸多KA店家参与直播,活动当日订餐订单量环比下降50%。

美团中级总工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表示,去年将为店家提供更有商品表现力、大流量,同时兼顾及时性需求和囤货需求的“爆品场”。

同一时间,到店、酒旅业务推出“特价团购”,试水“美团团购”直播活动。

国庆活动期间,蜜雪冰城冰鲜葡萄柚水和瑞幸生椰卡布奇诺销量均超过150万杯。

美团管理层表示,未来平台会继续优化“特价团购”等营销活动,从美团平台直播拓展到店家直播和KOL直播。

不难发觉,目前官方推出的爆品场都来自KA连锁店家。这很符合常识,只有覆盖的店面足够多、核销方法足够灵活,消费者下单门槛够低,店家直播的效率就会高。

为此,未来能从美团直播中获益的店家,首先应该保证一定的店面覆盖率——注意不是数目低价播放量在线下单,而是密度,未必是全省有几千家分店的大连锁,一个市区里多开几家也是可以的。

甚至可以下推论,美团直播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本地实体店家。

缘由很简单,她们的经营范围只在本地,在内容平台投广告起码有一半钱是浪费的,须要一个触达附近3-5公里、直接导向交易的平台。

如本文开头所述,商超主播卖货、骑手即时送达,四川银座早已在美团上跑通这一模式。

银座商场是广东连锁商超的典型代表,近些年来积极筹谋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

27华诞双十二之际,银座商场开启美团直播首秀。

6月19日当日,银座商场启用四名主播,选购了100多款商品在直播间销售,最终成交额比预期超出近50%。

细看数据,银座商场在美团直播的转化率是其他平台的3-5倍,当场下单相当于100%收汇率,流量顿时就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销量。

据悉,消费者选购直播间商品时,都会加购商场内其他商品,实际成交额是直播间商品销售额的2倍。

实体经营最大的痛点就是引流到店,加购行为相当于引导消费者步入线上商场。

银座集团数字化经营中心总工监顾洪枝觉得,相比电商直播,美团直播更能发挥本地分店的优势。

实体店面做线上业务还是要基于线下,“我们无法跟品牌拼价钱,实体店面的优势还是场和服务。”

公开报导称,银座集团早已内部发展了超过5000名主播,要求分店每周起码直播两场。

这意味着,四川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打开美团,都有可能看见附近的银座商场在直播。

直播内容可能是蓝月亮洗衣液超优价,可能是麻辣小螃蟹试吃,也可能是山东杨梅空运到店的消息。

这样区域性小规模的直播,会越来越多。

消费者上天猫是为了囤积品牌优价好物,上美团是为了找寻附近分店即刻消费。

这一区别决定了美团直播的主体是实体店面,平台不会主打官方直播,不会诞生名星主播,全省性品牌也不是主角。

美团直播的终极形态可能是:任何地区任何时段,附近都有分店自发架起手机,进行小规模的“分布式”直播。如星星点灯通常,这或是本地生活直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