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微博用户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转发了他的微博”。[1]
“我没转”
“我也没转”
你转了吗?
今年四月,某演员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曲视频的微博,获得了超过一亿次的转发,而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照此逻辑,一亿次的微博转发中,每三个微博用户就有一个人转发了这条微博。
拥有几千万粉丝的演员才能获得一亿次的微博转发,虽然并非不可置信的事情,虽然粉丝量就意味着微博呼吁力。
2018和2019年,拥有6000万微博粉丝的鹿晗和2000万微博粉丝的蔡徐坤在分别获得了泛娱乐大数据公司艾漫数据举行的“中国大数据文娱发布峰会”中“最具粉丝呼吁力男演员”称号。拥有几千万粉丝的演员才能获得一亿次的微博转发,虽然并非不可置信的事情,虽然粉丝量就意味着微博呼吁力。拥有6000万微博粉丝的鹿晗和2000万微博粉丝的蔡徐坤在2018和2019年,分别获得了泛娱乐大数据公司艾漫数据举行的“中国大数据文娱发布峰会”中“最具粉丝呼吁力男演员”称号。
但是,艾漫数据同时强调,这样的粉丝数存在75%左右的“虚假数据”。
艾漫数据的工作人员强调,虽然是真实粉丝,也不一定会每日在微博上与演员进行转发互动。为了更好地评判名星的热度,艾漫数据测算了剔除了水军之后,当天在微博上提到演员的网民数目,并将这一指标称为“活跃粉丝数”。艾漫数据“中国娱乐指数”发布的每日活跃粉丝统计榜单显示,假如没有爆燃性舆情风波,虽然是排行第一的名星每日活跃粉丝量也基本不会超过15万。
若根据每日约有15千人在微博上与蔡徐坤发生互动来估算,虽然每晚这十五千人都将这条微博转发一次,也须要大概1.8年才可达成1亿转发。
而按照卫视报导,蔡徐坤的那条微博破亿,仅仅用了11天。
爱ta,就为他买数据?
单条微博短时期内转发破亿的背后,无一例外都存在“刷流量”的现象,不同的“爱豆”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刷“流量”模式。
通过微博搜索可以发觉,几乎每一位近些年来较受欢迎的演员就会拥有自己的“数据组”、“打投组”、“后援会”等。
“一天必须打够800条”。某影视剧女艺人的粉丝小罗介绍道,粉丝在加入“数据组”后每晚会有一定的任务量。因此,她会打算一批大号开始专门拿来刷评论,评论内容很简单,“从1开始往上数数。”
而当演员打算发布与代言或作品相关的信息时,其团队会将消息透漏给“后援会”,便于及时进行安排。“后援会平常会在粉丝里物色有能力的、可信任的‘大粉’,吸纳进来、透一些公司的料。”
诸这么类的方式已经不再新奇,而“做数据”已经成为粉丝群体中的一种特定职能。艾漫数据与微博共同发布的《2018粉丝蓝皮书》显示,84.1%的粉丝以前出席过“数据组”的活动,“做数据”是最常见的粉丝行为。
控评、反黑、宣发……这些“饭圈”行为几乎都与“数据”相关。“我们会提早打算好一些文案和图片,等到热搜下来、刷到相关的贴子,第一时间放进去,再呼吁其他粉丝一起创造热度。个别处理不了的情况会转交给工作室。”小巫偏爱的演员在怀怀孕间以前招致大量关注与指责,演员生子当天,微博话题沸腾、系统截瘫,在旅游途中的小巫则中断了游览计划,坐在游乐园的角落里,举着手机开始控评。
但是,这些人工自动的“控评”、“刷量”操作只是制造流量的环节之一,这幕制造流量泡沫的大戏,还有另一个参与主体——水军。
小郭曾在一家业内著名的广告公司的名星组兼任实习生,日常工作是按照顾客的具体需求为顾客的品牌推广活动推荐合适的名星。他向我们透漏,无论是粉丝,还是名星背后的经纪公司,就会通过水军来刷高名星微博的转评赞数。而专门负责刷高微博转评赞数的“水军”微博买转发,在业内常常被称为“微博数据维护”。
记者在微博上发觉了许多“微博数据营运”的广告,与其中的几位进行沟通后,她们直接向记者发来了“买转买赞”的价目表。价目表显示,“纯刷量”的数据是最实惠的档次,每条转发0.015元,每位评论0.02元,而点赞则最贵,0.03元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价钱更贵的“真人转发、带图评论”等业务。
而粉丝们虽然不怎样光顾这样的店面,“有些广告里说‘真人粉丝真实转发’,但有人试过、被骗了”,小罗介绍道。不同名星的粉丝之间常常相互推荐靠谱的刷量方法,在小罗常常使用的“星援”app中,可以通过批量订购大号进行手动转发评论。只要订购大号并支付一定金额将帐号绑定到app中,仔复制演员的微博链接,对转发的时间间隔、具体数目进行设置就可以完成操作。
但在用大号进行批量转发时,就会出现“死号”的状况,“你设置了转发15次,但第十次就卡住了,这些情况很常见,但是一下子上百个(出问题),钱就白花了。”
最多的一次,小罗买了一千个大号,加上绑定等各项费用,她单次打榜的花销超过了1000元。而无论是做数据,还是作为“大粉”助力名星的宣发推广,都不会得到任何实质上的回报,“除了工作室会提早透漏一下行程,其余的纯粹是‘为爱发电’。”
多年前,鹿晗在2012年9月10日转发自格拉斯哥师团歌迷俱乐部的微博曾因获得了1.3千万条评论,创造了最多评论的博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纪录在15年被他的粉丝以1.002亿条评论再度打破。现在,当他的粉丝重新追忆时,谈到当时适逢中秋,于是粉丝想用“1314万”的评论数据给他一个礼物。“当时他还归美国公司,没有考虑商业价值,但晓得这样做会有利于他的国民度和今后的发展。”
谁在受益?
2月23日,卫视新闻《‘惊人’数据的秘密》专题对已沸沸扬扬传了很久的“流量名星数据作假”进行报导,矛头直指流量名星锁场、刷榜、买粉丝。
流量不会陡然而生,天文数字的转发量表面上是粉丝行为所形成的,但每一次刷量转发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诱因。为这一整个流量作假产业链提供源动力的,即便不只是粉丝的“为爱发电”。
究竟是哪些诱因,在促进着粉丝不断刷高“爱豆”的流量数据呢?
小罗喜欢的女艺人在近些年来凭着几部影视作品获得了较好的著名度,前段时间,她的爱豆承接了一项化妆品代言,昨晚的广告微博转发量未过万,“广告商的宣发就直接跟我们吐槽说——数据不好”。小罗意识到,虽然是著名度达到要求,品牌方在找寻代言时也会参考演员的微博转发情况。
“对用流量评判演员的方式,我们只是规则的适应者,平台制订的规则、那么多榜单,还有哪些‘热转前几有福利’搞这些活动,有时让我感觉挺嘲讽”,蔡徐坤的一位粉丝说,“我们难以改变规则,只能去适应”。
“反正是一种他人家都有,我们家也必须得有的觉得。”
正如小罗所说,当名星发布的广告微博数据不佳时,广告方会向粉丝施压。微博数据不佳将影响到爱豆后续与店家的合作机会,在粉丝看来,在这个所谓“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爱豆的利益和发展前景与社交平台的流量密不可分,其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演员自身的作品表现。
这一点在艾漫数据2018年演员商业价值指数排名榜中有所彰显。
数据显示,前五十入选演员的热度和商业价值基本呈反比关系。
对于热度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演员来说,这一趋势更为越显著。
专业指数对商业价值的影响则并不明显。同时,在专业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热度高的演员普遍比热度低的演员具备更高的商业价值。
第三方数据检测机构ADMaster发布的《2018年代言人营销指数排名榜》中也强调,相比于作品爆光,社交平台的讨论度更有利于推动品牌宣传。某广告公司的Digital组工作人员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逻辑:这符合品牌在社交平台推广时的需求。目前,品牌在微博上与名星进行推广合作,多会让名星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品牌广告,同时会构建“超级话题”汇总品牌推广相关信息。粉丝通过转发名星微博,评论超级话题,可能令品牌推广话题的阅读量动辄能达到上千万破亿,店家的宣传疗效与名星粉丝的转发力度捆绑在了一起,偶像流量数据高了,自然有更多与店家合作的机会。
中国传媒学院经管学部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书记韩润磊向我们介绍到,演艺名星有其市场属性,以自己的名气和名星效应来推动产品营销,本就是名星市场属性的正常彰显。但以鹿晗、吴亦凡等小鲜肉演员的横空出世为标志,目前名星商业价值的产生模式和之前相比有了特别大的不同。
韩老师介绍,以前,名星想要产生巨大的呼吁力,从而获得商业合作的机会和其他演艺资源,须要有一个脍炙人口,红透市场的作品。那时传播渠道单一,没有像微博这样可以直接发布演员相关信息、让粉丝与演员互动的平台。演员想要让大众了解自己的信息,只能借由电台、电视节目等形式。而只有先有了影视音乐作品,才有登上大众媒体进行推广宣传从而获得大量爆光的机会。店家想要与演员进行合作,也只能从演员的专辑销量、影视作品的数目等指标来判定演员的呼吁力。这些模式可以看作是传统演员经纪的模式。
而目前的流量演员,凭着社交网路和粉丝青睐才能愈发轻易地获取话题度和影响力,从而获得商业资源,这是偶像产业的营运逻辑。这些产业逻辑下,演艺公司更看重通过对旗下演员训练、包装,以及综艺节目、歌曲的推广来培养忠诚的粉丝群体,粉丝的订购热情以及粉丝可以为偶像带来的传播力度则是流量演员价值的核心彰显。大多数人对吴亦凡,蔡徐坤等人有哪些作品并不了解,并且在粉丝和演艺公司的流量推动下,她们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无处不在,注意力的聚集渐渐让她们从饭圈迈向主流。
对于广告主来说,资源投放时演员超高的社交媒体流量可以为广告带来更好的传播数据以及更佳的订购转化率,而这正是广告主的普遍诉求,相比之下,演员的作品表现反倒没有这么重要,化妆品牌欧舒丹就曾在“鹿晗效应”下,利润一年内下跌20%。粉丝将广告转发量和“带货能力”作为评判自家“爱豆”能力的标准,无疑是广告商乐意见到的趋势。
当高额流量成为演员获取更多商业代言与演艺资源的敲门砖,粉丝们都会为了让自家“爱豆”获得更好的资源而进行数据刷量行为,虽然市场在渐渐脱去水份,数据流量的作用早已渐渐消散,并且在“即使我们不刷,他人家也会刷”的普遍态度下,是否去刷流量早已成为了一个“囚徒窘境”式的博弈,很难从粉丝行为起来解决。
“以流量换取资源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流量作假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韩老师说。
目前,无效流量的问题正为广告圈带来巨额损失,流量的水份正越来越引起广告主的忧虑。2017年,新加坡在数字营销领域投入超过830亿港元,其中,无效流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超过65亿港元。
按照ADMaster的测算,2018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无效流量占比为28%。面对这样的现况,联合利华公司的总裁多次敦促构建KOL流量检测机制,并表示“联合利华将永久不与买粉、数据作假的社交媒体红人合作,并优先考虑与严打数据欺诈行为的平台合作。”
粉丝乐意给演员埋单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并且通过“数据作假”的方法进行恶意竞争,则搅乱了市场秩序,除了粉丝和经纪公司觉得疲倦,广告主也得不偿失,公众更是渐渐开始对数据形成提防心理。当数据全部弄成“一亿+”的时侯,数据就失去了参考意义,以前依赖数据获得高关注度的演员也开始面临“数据越高、口碑越低”的困境,面临变革困局。
流量作假的驱动者是广告商,发起者是粉丝和经纪公司,以前受惠又自食恶果的是流量演员,而一直借助提供“数据刷量”这些白色服务获取巨额利益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制造虚假数据的所谓“流量维护”者,她们才是这条产业链中“笑到最后”的人。
不过,她们笑不了多久了。
2018年8月,爱奇艺控告北京某公司使用个人QQ帐号、淘宝帐户对外招纳视频刷量业务,而且申请注册了域名供解析爱奇艺网站使用及用于刷量服务,最终法庭裁定的赔付金额50亿元,成为我国第一起针对数据刷量控告起诉的案件。
去年6月10日微博买转发,在公安部举办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被粉丝用于刷流量的星源“APP”被查封,主犯蔡某甲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上海昌平检察院抗诉,“流量作假”这一红色领域正在遭到法律制裁。
随着卫视在新闻中爆光小鲜肉微博数据作假的问题,流量作假这一现象在国外正遭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新浪微博将转发、评论计数显示上限设为100w、爱奇艺取消前台播放量数据显示。过亿转发、几亿播放量估计将彻底成为历史,流量中的“水分”正逐步被阳光蒸熟。
流量“脱水”后我们发觉,蔡徐坤等人的有效声量依然在所有演员中高踞第一。消除作假的流量,粉丝经济的产业链依旧完整,演员的价值核心没有被动摇。
作假的流量,是粉丝自娱自乐,广告商公司自导自演的喧嚷与骚动,和虚假流量商暗中搅乱的一滩浑水。真正决定爱豆价值的,本应是脱水后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