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带货表面看起来很红火,其实里面藏着用数据造假的问题,商家花很多钱,结果可能全部损失掉,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不正当的把戏?
商家惨痛经历
一月份七号,南方都市报披露某商铺雇佣明星进行直播销售,投入了两万元,但最终只获得了六十三元的产品销售收入。在此之前的某个时间,有位名叫潘的商家,同样花费了两万元请影视界人士进行直播带货,但销售业绩也表现得相当不理想。李明还有,他在2021年11月跟广州的一家电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保证每年会举办50场直播,而且每场直播的主播粉丝数量都超过50万,但是到了12月底,他只直播了三次,其中一场是用一个50万粉丝的账号,另外两场是用3万粉丝的账号,结果一条裤子都没卖出去。
数据刷量嫌疑
李明认为电商平台上的主播账号和直播间里观众的数量可能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有外部平台提供的信息显示主播的五十万粉丝在几天之内数量急剧上升。潘先生通过外部系统的监测发现,在直播过程中某个时间点观众数量突然增加了上万人,这些数据看起来不太可信。不过,被指问题的直播公司方面对于造假的指控表示了否认。这种数据上的异常增加,让商家在评估直播成效时感到很困惑。
黑产链条揭秘
南都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网络中存在直播带货的非法产业环节,这些团伙售卖虚假粉丝、无效销量和伪造互动的业务,还建立了网站方便商家自行下单购买。商品图片展示了工作室内大量手机进行刷量操作的情况,商家用隐晦的言语说明机器人软件服务能够“挂铁”,客服人员表示这种服务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提升直播间的人气,并且能够刷改多种数据指标。
刷量报价详情
记者询问客服后快手24小时购买平台,卖家“A - 网推工作室”寄来了刷量报价单,直播间人气200元能带来100人,服务时长为2小时。卖家表示,服务过的客户有卖房和做品牌的,通常购买100到500人的在线人数,而且不会导致账号被封禁。网站还提供直播间真人互动服务快手24小时购买平台,每次互动费用为6毛钱,起售数量为10人,买家依照流程操作就能完成订购。
黑产危害分析
虚假数据导致商家花费金钱却买不到有效销量,损害了商家的权益。这种行为也破坏了直播销售领域的公平竞争,使得有实力的主播和商家难以获得应有的机会。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降低消费者对直播销售的信心,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
监管与应对措施
监管机构要加大直播促销领域的管控力度,坚决整治数据造假乱象。直播网站要健全内部审查体系,快速察觉并处置虚假流量问题。商家在挑选直播带货伙伴时,要增强防范意识,认真评估对方的诚信度和经营能力。购物者也应保持清醒,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直播带货领域数据造假现象怎样才能完全根除呢?敬请支持这篇文章,同时把你的看法留言在评论区。